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农药质量管理条例(试行)

时间:2024-07-12 09:00:0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2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药质量管理条例(试行)

化工部 原农林部 等、原全国供


农药质量管理条例(试行)

1978年11月25日,化工部、原农林部、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一、农药是防治农林病虫草害及卫生害虫的有力武器。农药生产、供应必须认真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农药质量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从各个环节上严格对农药质量的检查和检验,确保农药质量,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二、凡是生产的农药产品必须有质量标准。农药质量标准分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和部标准是国家对农药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必须切实遵照执行。没有国家标准和部标准的农药,需制订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提出草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审查、批准。以上各项指标,企业均无权修改。如果发现问题,可提出修订意见,经原发布和审批机关审查修订。
三、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由厂长负完全责任。
四、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从原料到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把好质量关。
五、生产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厂长领导下的独立的质量检验机构和必要的规章制度,要配备必要的检验技术人员和合乎要求的检验仪器设备,负责出厂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班组、车间检验不作为出厂检验。
六、严格质量检验。出厂的产品必须有检验合格证,对不合格产品检验机构有权拒发合格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要认真执行“三不”原则:不合格原材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中间体和半成品不准流入下工序(必要时,需经小试,确认对产品质量无影响,经厂长批准可以投产);不合格的产品和没有检验合格证的产品不准入成品库,不算产量、产值,不准出厂,不准自行销售。
七、企业对于产品质量好,消耗低,用户信得过和提高产品质量卓有成效的车间、班组、个人,应予表扬和奖励。各企业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比,表彰先进,总结交流经验。检查评比内容:(1)按产品标准逐项检查成品;(2)检查提高产品质量规划措施,质量指标完成情况;(3)检查赶超先进水平的情况,听取销售单位、用户的反映。
八、质量事故必须严肃认真处理。凡因操作不当,违反工艺操作规程,管理不善等,造成产品质量低劣、退货、索赔,均为质量事故。其中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重大质量事故:(1)造成经济直接损失四千元以上;(2)出口援外产品造成退货、索赔和严重政治影响;(3)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凡是质量事故,应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发生质量事故,必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研究,查清原因,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于造成事故的责任者,必须区别情况严肃处理,凡损失重大、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重大质量事故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一周内补报书面材料。对于隐瞒、虚报质量事故或无故拖延报告者,要给予批评以至纪律处分。
九、严格工艺规程。进行工艺改革时要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得降低产品质量或增加有害杂质的含量。
十、严格执行消耗定额。每种产品都要有燃料、动力、原材料的消耗定额,按定额发料。发生质量事故或出了废品以及超定额消耗的,要追查原因,作出交待。
十一、要做到文明生产。工厂和车间都应当搞得整齐、清洁,为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良好环境。原材料、成品堆放要有条有理。企业要努力消除“三废”污染,搞好环境保护,做到安全生产。
十二、出厂产品的各项质量技术指标要符合标准规定,应明确规定产品的保证期。保证期一般为两年。具体品种的保证期,产销双方应在供需合同中写明。
十三、加强产品包装质量的检验。包装要符合标准规定,重量要适中,唛头要明显,破损与不符合标准规定重量的包装不得出厂。由于包装本身不好造成的损失,由生产单位负责;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由有关单位负责。
十四、农药的每个小包装及包装都必须贴有详细说明书,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成分、含量、重量、防治对象、用法、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名称、有毒标志,乳油还必须加有易燃和不得倒放的标志。
十五、企业生产产品要对用户负责到底。要定期访问用户,征求对产品质量的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出厂产品要严格执行“三包”(包退、包换、包赔)。对质量低劣,长期达不到标准,用户意见大的产品,必须停产整顿,限期改进;仍达不到标准的,则应取消其产品生产。
十六、农药购销必须根据国家计划,通过正当渠道进行。
十七、商业部门应根据农药质量标准及厂方出据的产品合格证,加强农药质量验收工作,不合格产品不得收购。质量不符合标准但又可以使用的产品,必须征得农林部门意见后,经产、销双方协商,提出按质论价的处理意见,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审批后处理。
十八、省级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要设立化验机构,县以下供应单位和仓库设专职或兼职的质量检验员,负责对农药进、销、存各环节的质量检验检查。
十九、商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农药保管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定期检查,做到先进先销,推陈储新,防止变质失效。
二十、商业部门出售的农药,要保质保量。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要实行“三包”(包赔、包换、包退),退换由出售单位负责,不应让社队到生产厂去退换,所用的运输费不得转给社队。属于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保管单位承担;属于工业部门的责任,由生产单位承担损失。
二十一、已失效的农药不得出售,经鉴定仍有使用价值的,上报有关部门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按质论价处理。
二十二、商业部门业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商品知识。出售的农药要保证质量,包装标志清楚,品种对路,防止错售。要配合农林部门做好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宣传工作。
二十三、使用单位须配备专职或兼职农药保管员,建立健全农药管理制度,防止变质失效和错用农药。
二十四、农药质量检定工作由农林部农药检定所负责。该所到农药生产、供应、使用单位检查了解农药质量情况,抽取样品检定,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不得拒绝;该所应与生产、供应、使用单位密切配合,搞好农药的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并及时向化工部、供销总社(现商业部)、农林部(现农牧渔业部)报告农药质量情况。有关单位对农药检验结果有分歧意见时,由该所研究复验,提出技术仲裁意见,报主管部门批准。
二十五、进口农药,须经口岸商检机构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二十六、出口援外农药,生产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

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


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


  (2009年10月16日贵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2010年1月8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是指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第三条 本市以建设生态观念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为发展目标。

  第四条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统一规划、创新机制、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施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

  (二)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三)制定、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措施;

  (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实施绩效考核;

  (五)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机制。

  县、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行政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职责负责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第六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承担违反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规范的法律责任,有权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为实现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有效保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保障机制和措施

  第八条 编制、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生态功能区,应当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明确建设发展目标,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环境特色,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划定生态功能区,应当具体规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范围及规范要求,科学确定片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的生态功能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九条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基础设施、生态产业、环境质量、民生改善、生态文化、政府责任等指标,体现生态优先,并与公众满意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实施进度相适应。

  第十条 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应当突出下列内容:

  (一)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

  (二)水污染防治及饮用水水源保护;

  (三)水土流失防治及林地、绿地保护;

  (四)大气污染防治及空气质量改善;

  (五)噪声污染防治及声环境质量改善;

  (六)公众反映强烈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第十一条 生态文明建设资金,采取政府、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等方式多元化、多渠道筹集。

  涉及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公益性项目,应当主要由财政资金予以保障。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

  禁止新建、扩建高能耗、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的项目,禁止采用被国家列入限制类、淘汰类的技术和设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定、公布本区域内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限期淘汰计划并组织实施。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计划限期淘汰。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建设开发决策或者审批建设项目,应当优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保护水平,以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已经批准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为依据。

  下列建设项目,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引进和批准: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

  (三)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

  (四)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的。

  第十四条 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不按期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区、县、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五条 依托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治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建设与管理,加快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农村自然生态。

  倡导社区支持农户的绿色纽带模式,促进城乡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第十六条 加强以环城林带为重点的林地、绿地资源保护,维护良好自然景观,建设优美生态环境。

  禁止在下列区域采矿、采石、采砂:

  (一)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旅游线路、铁路主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

  (二)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环城林带内;

  (三)湖泊、水库周边,河道沿岸。

  上述区域内已经建成的采矿场、采石场、采砂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关闭,并由生产经营者进行生态修复。

  第十七条 实行生态环境和规划建设监督员制度。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设立监督员,及时发现并报告辖区内破坏生态环境、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监督员制度的具体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 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与管理区域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应当遵循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按照划定范围和管理标准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责任人履行责任书确定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绿化维护责任,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履行相应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执法等职责。

  “门前三包”责任制度的具体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九条 建立以资金补偿为主和技术、政策、实物补偿为辅的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实行生态项目扶持补助和财力性转移补偿。接受生态补偿后的居民收入不得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

  生态补偿的具体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涉及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活动,应当通过听证、论证、专家咨询或者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接受公众监督。

  对涉及特定相对人的决策事项,还应当征求特定相对人或者有关行业组织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主动公开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信息,并且重点公开下列信息:

  (一)生态文明城乡规划;

  (二)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及规范要求;

  (三)生态文明建设量化指标及绩效考核结果;

  (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结果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

  (五)财政资金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及实施情况;

  (六)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七)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情况;

  (八)社会反映强烈的生态文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第二十二条 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按年度进行,以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和公众评价为主要依据,与考核对象类别、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客观、公正反映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单位及第一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实行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一票否决。

  第二十三条 检察机关、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保公益组织为了环境公共利益,可以依照法律对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提起诉讼,要求有关责任主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等责任。

  检察机关、环保公益组织为了环境公共利益,可以依照法律对涉及环境资源的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履行有利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行政管理职责。

  第二十四条 审判、检察机关办理环境诉讼案件,应当适时向行政机关或者有关单位提出司法、检察建议,促进有关行政机关和单位改进工作。

  鼓励法律援助机构对环境诉讼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自治组织,应当加强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弘扬生态文化,培育城市精神,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单位,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素质,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健康、环保、文明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定期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单位员工进行生态文明学习培训;学校、托幼机构应当结合实施素质教育,设置符合受教育对象特点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开展儿童、青少年的生态文明养成教育。

  第二十六条 公民应当自觉遵守生态文明建设行为规范,积极维护城市形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随地吐痰、乱扔废物;

  (二)随意倾倒垃圾、污水;

  (三)乱涂、乱贴、乱画;

  (四)违章占道摆摊设点;

  (五)践踏绿地、攀折花木;

  (六)违法横穿马路、翻越交通隔离带;

  (七)违法修建、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听取审议同级人民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检查督促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的实施情况。

  第二十八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依法对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及国家机关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情况进行舆论监督。

  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调查处理新闻媒体报道或者反映的问题,并通报调查处理情况。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 实行生态文明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整治和处理各种违反行政管理规范的行为,改善行政管理,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条规定,废止、中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或者对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标进行重大变更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作出相应决定的负责人从重问责,直至免职。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监察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予以问责,追究过错责任:

  (一)擅自改变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的;

  (二)引进、批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或者生态功能区划项目的;

  (三)批准引进和采用被国家列入限制类、淘汰类的技术和设备的;

  (四)不按照规定制定、公布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限期淘汰计划的;

  (五)不依法重点公开生态文明建设政府信息的;

  (六)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相应职责的;

  (七)拒不履行环境诉讼裁决的;

  (八)拒不接受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

  (九)行政不作为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等其他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法实施行政强制、行政处罚:

  (一)不按照名录、计划限期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的;

  (二)新建、扩建高能耗、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项目的;

  (三)采用被国家列入限制类、淘汰类的技术和设备的;

  (四)在禁止区域内采矿、采石、采砂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责任人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采取通报批评、媒体披露等方式督促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上限实施处罚。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配套办法,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条例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制定公布。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派遣医疗队赴马里工作的议定书(1993年)

中国政府 马里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国派遣医疗队赴马里工作的议定书


(签订日期1993年10月27日 生效日期1993年5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中方)和马里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马方),为进一步发展两国卫生事业的友好合作关系,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应马方的要求,中方同意派遣由三十一人组成的医疗队(包括译员、厨师)赴马里工作。医生专业组成根据马方提出的要求,双方共同商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的任务是与马方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协助马方开展医疗工作(不包括承担法律责任的医疗工作),并通过医疗实践交流经验,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医疗队每半年应向马方卫生总局和有关医院汇报工作一次。

  第三条 医疗队的具体工作地点是卡地医院、马尔卡拉医院和锡加索医院。

  第四条 医疗队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药品和主要医疗器械,由中方无偿赠送。使用上述药品时,医院可向病人收取费用,以便更新药品和改善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其收入的具体使用办法由医院和医疗队共同商定。马方应提供一般的药品器械、包药纸张和医用敷料、清洗剂及消毒材料等。
  中方应提交所提供药品的清单及其名称。医院将与中国医疗队共同制定药品的管理办法。

  第五条 中方提供的医疗队使用的药品、器械和其他物品,由中方运至巴马科。马方应及时负责它们的报关、提取手续和由巴马科至各医疗点的运输并支付各种税款及费用。

  第六条 医疗队人员赴马里的旅费,在马里工作期间的工资(含生活费用),以及交通工具的维修及油料、办公、出差和医疗等费用由中方负担。他们的回国旅费及他们在马里工作期间的住房(包括必要的房屋、家具、卧具、水、电),通讯、交通(包括交通工具及其司机),由马方负担。

  第七条 医疗队人员在马里工作期间,马方免除他们应缴纳的直接税款,并为他们提供开展工作的便利条件。

  第八条 医疗队人员享受中方和马方规定的假日,每工作期满十一个月享受一个月休假,如因工作需要不能在当年休假,可保留在下年度回中国补假。

  第九条 医疗队应尊重马方的法律和人民的风俗习惯。

  第十条 本协议书未尽事宜或在执行中发生异议,应由两国政府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第十一条 本协议书有效期为两年,一九九三年五月十日至一九九五年五月九日止。期满后,医疗队将按期回国。如马方要求继续派,应在期满前六个月提出。
  本协议书于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巴马科签订,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法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马里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孔维实            马马杜·拉莫利·特奥雷
    (签字)               (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