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

时间:2024-06-28 17:28:3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1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

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


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10月11日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由国家认定的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的保障。
第三条 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破坏民族团结、损害民族关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将适应本地区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协调处理民族工作中的问题。
第五条 市、区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事务,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其他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新闻出版、文艺创作、影视广播等宣传单位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工作。
禁止在报纸、杂志、书籍、音像等出版物和广播、电视、演出及其他活动中出现带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内容的语言、文字、图像和画面。
第七条 对认真执行本条例,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集体、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第八条 公民的民族成份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公民更改民族成份,应经市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九条 市、区人民代表大会中应有少数公民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候选人中,应有少数民族公民。
第十条 各级国家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制定计划,培养、选拔和使用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
各级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应有少数民族公民。
第十一条 少数民族公民受到民族侮辱、歧视或者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有关国家机关必须依法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 少数民族公民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司法机关对不通晓汉语、汉文的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应提供翻译。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录(聘)用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少数民族公民,不得以生活习俗等理由拒绝录(聘)用少数民族公民。
区、乡镇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采取措施,切实保障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经济来源的少数民族公民的基本生活。
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在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问题时,应充分听取少数民族社会团体和少数民族公民的意见,及时妥善处理。

第三章 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
第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设立少数民族事业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市、区人民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第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少数民族企业是指以生产、加工、经营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为主的企业,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以及由少数民族公民兴办并以少数民族职工为主的企业。
少数民族企业须经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税务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对少数民族企业,采取以下扶持措施:
(一)在符合信贷条件的前提下,在贷款额度、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给予贴息贷款;
(三)依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减税或免税。
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扶持、帮助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散杂居贫困少数民族公民发展经济。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按国家、省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动本市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活动。各级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鼓励少数民族社会团体、少数民族企业参与上述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二十条 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安排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资金,扶持办好民族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所在学校应适当减免学杂费,并在发放困难补助上给予照顾。
各类学校应进行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列入计划。
第二十一条 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应按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照顾。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保护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开展具有民族特点的健康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
第二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保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加强对其教育和管理。
有关部门对外地少数民族公民来本市兴办企业和从事其他合法经营活动的,应予以支持和保护。
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服从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管理。

第四章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第二十四条 少数民族公民有保持或改变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保持或改变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应予以尊重。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清真食品供应网点的设置纳入规划,合理布局。
主要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宾馆、风景区应设置清真食品供应网点。
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商业中心地段和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应优先安排资金建设清真食品供应网点。
拆迁清真食品供应点,拆迁人应就近还建。在拆迁过渡期间,应设置临时清真食品供应点。
第二十六条 在本市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经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规定办理其他有关手续。凡经营清真食品的厂、店(摊),应悬挂统一制作的清真专用标牌。经营非清真食品不得使用清真专用标牌。禁止擅自转让、出租、买卖、借用清真专用标牌。
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销售场地应保证专用。
定点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单位不得随意改变服务方向,确需改变的,应事先征得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七条 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较多的单位,应设立清真食堂(灶)或提供清真伙食;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按规定发给清真伙食补贴。
医疗机构应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住院病人提供清真伙食。
第二十八条 宾馆、旅社、招待所等服务场所不得以生活习俗和语言不同为由,拒绝接待少数民族公民。
第二十九条 少数民族公民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的,假期和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应受到尊重。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做好为少数民族提供殡葬服务工作。
因城市建设需要迁移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墓地的,建设单位应事先征得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少数民族公民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应予以支持和保护。
第三十一条 少数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其合法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少数民族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公民,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予以处罚:
(一)擅自转让、出租、买卖、借用清真专用标牌,经营非清真食品使用清真标牌的,收回专用标牌,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二)对清真食品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销售场地等未实行专用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滥用职权、侵犯少数民族公民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市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由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1999年12月4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远集团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远集团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3]919号
2003-7-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中远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型企业集团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027号)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支持该集团的发展,现将该集团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中远集团所属的100家全资控股企业(名单见附件),在2003年度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在北京市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暂不实行就地预交企业所得税办法。 
二、中远集团所属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在企业改组、改造或资产重组过程中,因股权发生变化而变成非全资控股的企业,经当地国家税务局确认后,从股权变化的年度起,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中远集团所属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接受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检查和监管。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按规定切实履行纳税检查和监管职责。 

附件:中远集团合并纳税企业名单(略)

关于2001年度年检后有关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2001年度年检后有关工作的通知

2002年9月18日 证监期货字[2002]51号


各证券监管办公室、办事处、特派员办事处:

  2001年度全国期货经纪公司年检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有167家公司通过年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通过年检的期货经纪公司,各派出机构尽快收取辖区内公司《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正、副本,统一到中国证监会加盖年检标识。

  二、各派出机构要针对年检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管,责令公司限期解决,并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督促公司规范运作。

  三、对未通过年检的期货公司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附件:《通过2001年度年检的期货经纪公司名单》

附件:通过2001年度年检的期货经纪公司名单

  河北省:1家

   河北恒银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山西省:3家

   山西物产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山西和合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山西三立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1家

   五洋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天津市:4家

   鑫国联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浦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金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津滨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不含大连市):4家

   沈阳建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新中鞍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鞍山五环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辽宁汇鑫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吉林省:5家

   吉林联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吉林金昌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捷成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长春金路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长春天鸿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6家

   黑龙江省天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哈尔滨大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黑龙江北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黑龙江延伸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龙兴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黑龙江三力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市:4家

   渤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大连万恒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大连北方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辽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市:23家

   上海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金源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大陆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南都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东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中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原上海中粮贸)

   中信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普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良茂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浙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久恒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实友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华超物贸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永大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东航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久联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黄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东方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万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桥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正大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金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华高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江苏省:11家

   建证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弘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江苏苏物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新纪元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宜兴华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江苏文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江苏东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苏州中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无锡国联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原无锡金万达)

   江苏期望期货经纪公司

   通宝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省(不含宁波市):13家

   浙江良时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中大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新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南华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天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大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金达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天马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大越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金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新世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咸亨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宁波市:1家

   宁波杉立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山东省(不含青岛市):7家

   鲁能金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三隆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烟台中州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万杰鼎鑫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山东泉鑫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山东蓬达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齐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安徽省:3家

   安徽安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安徽华物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兴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河南省:5家

   格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豫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河南正鑫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河南万达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河南中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青岛市:2家

   弘信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青岛金友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湖北省:3家

   湖北楚天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湖北省金龙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美尔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湖南省:5家

   湖南正湘行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湖南湘正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湖南金信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湖南大有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天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江西省:1家

   江西瑞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东省(不含深圳市):13家

   长城伟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东南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东集成利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华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东广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东宝利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南海市海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东莞市华联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东省寰球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东泰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南海市南粤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东莞宏远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神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广西自治区:1家

   银建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厦门市:1家

   厦门国贸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深圳市:10家

   深圳金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深圳实达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金瑞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深圳市平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东银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神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深圳鹏鑫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深圳金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中航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深圳新基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海南省:6家

   海口万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海南星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海南金海岸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海南光大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海南中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海南深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四川省:6家

   成都瑞达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四川天元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成都大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成都南洋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倍特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四川嘉陵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3家

   云晨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滨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云商日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陕西省:2家

   陕西省长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西安智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原陕西省怡高)

  甘肃省:1家

   甘肃陇达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新疆省:3家

   新疆璐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新疆汇和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新疆新兴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市:14家

   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中钢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五矿海勤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龙电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天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百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金宝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寰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冠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华煜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一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首创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5家

   西南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重庆星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重庆先融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重庆港九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大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