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在财产保全时为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当事人应否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明确其承担的义务及在执行程序中可否直接执行担保人财产的复函

时间:2024-06-17 22:26:0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6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在财产保全时为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当事人应否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明确其承担的义务及在执行程序中可否直接执行担保人财产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关于在财产保全时为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当事人应否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明确其承担的义务及在执行程序中可否直接执行担保人财产的复函

1994年4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在财产保全时为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当事人应否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明确其承担的义务及在执行程序中可否直接执行担保人财产的复函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鲁高法函〔1994〕59号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决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保证人为被申请人提供保证的,人民法院无须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明确保证人的义务。在案件审结后,应先予执行被保证人的财产,如果被保证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人民法院可直接裁定保证人在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送死刑复核案件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报送死刑复核案件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对报送死刑复核案件作如下几项规定:
(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并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同意判处死刑的;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抗拒改造情节恶劣的,或者又犯新罪的,以
及发现了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的,经查证属实,由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执行死刑的案件,都应当报送本院核准。
(二)凡报送死刑复核案件,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诉讼文书齐备。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高级人民法院在复核的时候,必须提审被告人,核对事实和证据。
(三)高级人民法院向本院报送死刑复核案件时,必须报送死刑案件综合报告和判决书(各十五份),一案一报,并报送全部诉讼案卷和证据。共同犯罪的案件,要报送全案的诉讼卷宗和证据。
1.死刑案件综合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职业、简历,以及拘留、逮捕、起诉时间和现在羁押的处所;
(2)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包括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危害后果,以及从轻从重的情节等),认定犯罪的证据,依照刑法或者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的哪些条款定罪判刑的;
(3)高级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死刑复核案件的诉讼案卷中,应具备下列诉讼文书和证据:
(1)拘留证、逮捕证、搜查证;
(2)扣押赃物、证物的清单;
(3)公安机关的侦查终结报告和起诉意见书;
(4)人民检察院起诉书;
(5)中、高级人民法院承办人的审查报告、法庭审判笔录、合议庭的评议记录和审判委员会的讨论决定记录;
(6)被告人上诉书、人民检察院抗诉书;
(7)中、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和向被告人宣判的笔录、送达回证;
(8)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并经过查证属实的各种肯定的和否定的证据,包括物证(大型的、易腐烂的和在运送途中有腐蚀、溶解、爆炸、放射等危险的,可以不送原物,但要附送原物的照片和对物证的鉴定及说明)、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
和勘验、检查笔录。
(四)经过本院复核的死刑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进行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由本院用裁定核准死刑,并由本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2.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由本院用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是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由本院用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或者由本院用判决直接改判。
(五)本院的执行死刑命令,由高级人民法院转达原审人民法院交付执行。执行后,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执行死刑情况(包括执行死刑前后的照片)及时逐级报告本院。但是,在执行前,如果遇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的,应当停止执行或者应当暂停执
行的情况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将停止执行的原因用书面报告本院,由本院作出裁定。
(六)高级人民法院对全省、市、自治区审判死刑案件的工作,应当每年写出工作总结,报告本院。遇有重大问题,可随时报告。
(七)专门人民法院报送死刑复核案件,应当参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八)本规定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本院过去有关死刑案件报核问题的规定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不再适用。



1979年12月12日
知识产权更是一种财产

知识产权一词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各国有不同译法,我国译为知识产权。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没有给知识产权下定义,只是明确划定那些属于知识产权的范围。我国的学者比较喜欢下定义,郑成思先生给知识产权下的定义是:“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利权利”。国内学者一致将知识产权定性为“一种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当然归结为法律上的概念,正是这样的概念将人们引入了误区。

英文“Intellectual” 意思是“智力的”,“property”也有财产的意思,这两个单词连起来就是“智力的财产”的意思。这里并不想篡改我国已经在理论以及立法上普遍接受的定义,只是想让民众看到知识产权的另一个属性——财产属性。法学学者们在阐述知识产权时也提到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民事权利,在许多经济学的著作里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中直接将知识产权划归为无形资产,非常遗憾的是知识产权的财产属性还是被忽略了。

中国人权利意识并不强,个人权利得不到充分的尊重,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长期以来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十分的严重,尽管在法律上我国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是世界上最严厉的,但是在现实的情况却是:侵权明目张胆,被侵权者付出高昂的维权成本,还是没有任何的效果,这样直接打击了民众开发和维护知识产权的积极性。如果还是从法律上去简单定义知识产权,从民事权利的角度去看待知识产权将不利于知识产权在我国的发展。人都是经济的动物,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市场经济下大家充分遵守地法律规则可以赚取经济上的一切利益,人们的动机需要经济刺激。所以我们应当还知识产权财产属性的本来面目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

理论上的推导普通公众是不能理解的,那么对于普通民众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引导去重新去理解知识产权。只要将知识产权四个字的重音放到“产”上,而不是“权”字,“产”就是财产,这样公众就很容易去认识知识产权的财产属性。

作者:王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电邮:51662214@sohu.com, 网站:www.516622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