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浅论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陈艳青

时间:2024-07-12 06:25:2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5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

陈 艳 青*


【内容提要】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目前并不完善。本文就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作了探讨,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其它法律制度和国际人权公约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缺乏统一性,执法存在随意性;第二部分阐述了进行劳动教养立法完善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是劳动教养立法完善应该注意的问题:劳动教养法律制度定性要科学明确,未来劳动教养法的实体和程序都要合乎正义,体现公平。
一、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依据不充分
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中央的两次《指示》创办的,是一项政策性措施,《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在1957年8月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创立。尽管在195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享有立法权,《决定》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也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但他把中央内部指示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公布于众,确立了劳动教养这项法律制度。此后在1979年全国人大又批准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国务院的《决定》和《补充规定》也就成了劳动教养法律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但从法理上讲,《决定》和《补充规定》只是具有“准法律”性质的行政法规。《决定》和《补充规定》无论从行文结构,还是从文字表述内容看,不像是一部单行法,而更像是一份政策性文件。1982年国务院又批转了公安部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作为现行劳动教养制度运行的主要法律依据,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试行办法》是对《决定》和《补充规定》的完善和补充,其只能算是“准行政法规”性质的
部门规章。以这些法规、规章为依据的劳动教养制度显然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虽然,在后来颁布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禁毒的决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等单行法律中都有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但都是适用劳动教养,而不是对劳动教养具体制度的规定。 “劳动教养只有政策,没有法律”的观点虽有偏颇,却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劳动教养制度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现行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其他法律制度存在较大矛盾
现行劳动教养法律法规和我国以公布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有关内容相矛盾和冲突。《行政处罚法》第10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第64条第二款规定:“本法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由此可见,作为行政法规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规定“劳动教养”这样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不但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与规定矛盾和冲突,而且已经在事实上处于缺乏法律依据的状态。另外,《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立法法》第8条第五款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而作为限制人身自由长达1-4年的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都是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组成,制定主体不一,效力等级参差不齐,没有一部基本法律对劳动教养作出规定,作为一种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律制度的存在,直接与《行政处罚法》、《立法法》的规定冲突。
(三)劳动教养制度和我国参加的国际人权公约相冲突
我国已加入联合国主持制定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我国现行劳动教养制度与这项公约有很大冲突,特别是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第一项规定:“人人有权享有自由和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任何因逮捕或拘禁被剥夺自由的人,有资格向法庭提起诉讼,以便法庭能不拖延地决定拘禁他是否合法以及如果拘禁不合法时命令予以纠正”。而在目前劳动教养制度下,确定一个公民是否应受劳动教养的根据不是国家制定的法律,而是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最主要依据就是国务院批转的公安部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根据《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这种行政部门制定的规章,是不能直接用来作为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律依据的。另外,根据《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的精神,任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都必须始终处于司法机关的合法控制下。而在我国目前劳动教养制度中,只要被劳动教养人本人对劳动教养决定没有异议,司法机关就无权对决定劳动教养对象的决定过程进行合法的控制。这一现实,显然是违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上述精神的。
(四)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缺乏统一性,执法存在随意性
自劳动教养制度创立以来,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了不少含有劳动教养的法律法规,行政机关也制定、颁布、批转了不少关于劳动教养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执法机关也对劳动教养工作制发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可谓“法出多门”。然而,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是实体规定,程序规定几乎为零。就其实体而言,有些规定过于原则,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实践中难以把握;有些规定过于直接、具体、不具有前瞻性,现在看来有的已明显滞后;另外还有些规定或前后不一、或相互矛盾,有的甚至与基本法律的规定相抵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缺乏统一性。
正是由于劳动教养法律规范缺乏统一性,使得公安部门适用劳动教养和劳教机关执行劳动教养过程中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随意性。劳动教养机关在审批和执行劳动教养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对案件作出公平、公正的处理。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罪错性质、情节基本相同的行为人,而被决定劳动教养的期限却悬殊一年甚至两年的情况,这样的结果不仅影响了法律尺度的统一,执法的公平、公正,而且也影响了劳动教养的执行。对处罚过轻的起不到教育警示的作用,相反还会纵容犯罪;对处罚过重的,会使被劳动教养人产生抵触情绪,不安心服教,闹申诉,既给劳动教养执行机关增加了教育转化难度,又给法院增加了诉讼成本。另外由于执法上存在随意性,也为司法腐败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在现实办案过程中存在不少由于缺少法律规定滋生的以罚代教、以教代刑的不正常现象。
二、劳动教养制度立法完善的重要意义
1、劳动教养制度立法完善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组成部分之一,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劳动教养制度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创造,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实践。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证明,这一项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符合我国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的客观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到二O一O年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必须先完善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制度,这是当务之急。并且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立法工作已滞后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和劳动教养工作实践。我们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立法完善。
2、劳动教养制度立法完善是维护劳教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
劳教人员作为国家公民其合法权益理应受到保护。虽然我国在劳教工作中实行“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和“像父母、像老师、像医生”的“三像”政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种侵犯劳教人员权益的现象到处可见,如:公安机关在办理劳动教养案件时,行为人没有知情权;执行劳动教养过程中,劳教人员对延期以外的处罚没有诉权等等。这些都严重侵犯了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劳教人员是欲辩无据,欲诉无门。这就需要一部完整、系统的法典对之作出详尽的规定,对劳教人员的权益予以确认和保护。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因法律漏洞而造成的侵犯人权的现象。
3、劳动教养制度立法完善是适应国际人权领域斗争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劳动教养作为攻击我国法律制度和人权状况的借口,加快立法,完善劳动教养制度是对他们的最好还击。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三个焦点是(1)关于劳动教养制度本身的攻击;(2)关于劳教人员劳动状况的攻击;(3)关于劳教企业产品参与市场和组织劳教人员出卖劳务的攻击。尤其是对劳动教养制度本身的攻击尤为强烈,他们认为,公民犯了法就要坐牢、蹲监狱,相应地就可以剥夺其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而作为行政措施的劳动教养制度却对那些并不构成犯罪的公民同样限制了人身自由,还强迫他们劳动,是一种侵权行为。我们要适应国际人权领域的合作与斗争形势,向国外展示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制文明,就必须理顺劳动教养法律体系,完善劳动教养制度。
4、劳动教养制度立法完善是实现分权制衡的需要
当前对一名公民适用劳动教养,公安机关自己抓,自己批,复议还是自己看,缺乏必要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因此,从当前劳教制度的特殊性出发,迫切需要建立起公安机关办案,人民法院审理判决,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办案、人民法院审理、司法行政机关执行及提请复核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打破公安机关对劳动教养决定的集权制,实现分权制衡。但是建立这些法律制度涉及到公、检、法、司等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已经超出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调整范围,逐一由权力机关通过单行决定已不可能实现,只有依赖于制定一部劳动教养法典解决。
三、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劳教立法对劳动教养制度要定性明确,定位准确
性质不明是制约劳动教养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劳动教养进行定性是完善劳教法律制度的关键。劳动教养制度自从创建以来,迄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创建初期,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规定:“劳动教养,是对于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对他们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可见劳动教养的性质被看作是一种强制教育措施。但是从目前我国劳教工作的实践看,特别是《行政诉讼法》实施后,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进而明确把劳动教养列为一种行政处罚。因此,与创建时相比,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是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而成为打击处理违法行为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笔者建议在修改和完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时,首先要明确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为了防止劳动教养法律成为“准刑法”,应明确坚持劳动教养作为一种行政处罚的性质,将其归入行政法范畴。目前,有些人认为把它归入行政处罚,会与《行政处罚法》某些规定相矛盾。笔者认为,虽然《行政处罚法》中列举的处罚种类没有劳动教养,但它有两条弹性条款。《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第七项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第九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这就为把劳动教养作为一种行政处罚提供了法律依据。
劳动教养的法律地位问题是完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劳教立法亟需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劳动教养的法律地位很重要,而目前我国法律处罚体系不完备,法律地位不明确。从《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情况看,二者规定的处罚期限大体衔接。维护社会治安的处罚体系在形式上似乎是完备的,轻的由治安管理处罚制裁,重的由刑罚制裁。但二者所调整的法律关系并不协调。《刑法》中规定犯罪行为有近400种,与《条例》规定的77种行为有较大的差异。《刑法》和《条例》在违法犯罪行为规定上存在“空档”是劳动教养得以存在的法律基础。事实上,那些“大法”管不到,“小法”管不了,“大法”不犯,“小法”常犯,屡教不改,不够刑事处罚,给予治安处罚又太轻的大有人在。他们对社会治安构成了威胁,应有相应的处罚。劳动教养作为一种行政处罚措施,显然要比治安处罚严厉得多,所以,它只能是介于刑罚和治安处罚之间的一个处罚层次。这就需要在制定劳动教养法时明确《劳动教养法》与《刑法》和《治安处罚条例》之间的关系。《劳动教养法》应作为连接《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劳动教养法》的立法形式应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以便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衔接。
(二)实体和程序都要体现公平,合乎正义
法律的最优秀的品质是公平与正义,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作为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以实现社会防卫为目的的,所以劳动教养立法应遵循国家优位理念,维护国家利益。未来的劳动教养立法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充分体出公平与正义。
1、实体规定应当内容明确、体例完整
劳动教养立法应有科学的态度,对现行的劳动教养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破旧立新。不能纯粹为“立法”而立法,要对劳动教养的立法原则,法律依据,劳动教养的性质、地位,劳动教养适用的范围、对象,期限,以及劳动教养的法律监督,劳教人员的权益保障等实质性问题制定出明确的法律条文,作出明确的规定。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要考虑周全,注意好与其它法律制度的衔接。在立法体例上,可参照《刑法》,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在“总则”部分,违法犯罪的构成及适用标准、期限等具体规定,在“分则”部分详细列出。
2、程序设置应当司法化
要通过适当的简易司法程序,决定是否对行为人实行劳动教养。公安部门的治安机关负责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治安案件进行调查,认为需要收容劳教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的人民法院设立“治安法庭”,受理公安机关诉请劳动教养的治安案件,开庭审理并作出是否将被告人收容教养的判决。法院开庭审理治安案件应通知检察院,检察院认为必要时,可派员出庭监督审理过程。被告人有权自行或委托律师辩护;不服一审判决的,有权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的裁决为终审裁决。

参考书目:
1、李龙主编:《依法治国方略实施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周旺生主编:《立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李贵连主编:《二十一世纪中国法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4、夏宗素、张劲松主编:《劳动教养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 版。
5、常兆玉主编:《劳动教养管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 版。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7、张丽主编:《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基本素质教育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第1版。



财政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国外借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国外借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1991年11月9日,财政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使用国外借款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国外借款资金,提高国外借款的投资效益,确保及时对外还本付息,维护国家信誉,依据1986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利用国外贷款工作分工意见的通知》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等国外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央和地方部门、国营建设单位、国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借款单位)。
第三条 利用国外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及其他投资,按照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归口管理。
其他投资指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不属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投资。
第四条 借款单位利用国外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计划、财政、税收、信贷、外汇等有关政策和规定,参与国外借款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及其他项目,下同)立项的经济决策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签订、执行贷款协议(包括项目协定)和转贷协议;合理使用国外借款,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国外借款的风险管理;确保及时对外还本付息。
借款单位的财务部门要配备必要的财务会计人员,依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有关国外借款的规定,对国外借款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
第五条 由中央、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偿还的国外借款,其使用单位在执行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拨款的规定时,应参照本办法的有关条款。
第六条 借款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部门为财政部门(包括建设银行)。

第二章 借 入
第七条 借款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参与国外借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经济和财务评估。
第八条 国外借款项目批准立项后,财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国外借款转贷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及项目投资总概算,做好国外借款转贷协议签订工作。在转贷协议有效期间,财务部门要监督本单位恪守借款合同,确保转贷协议的执行。
第九条 借款单位必须密切注视国内外资本市场汇率、利率行情的变化,采取措施进行借款保值,避免外汇风险,降低筹资成本。
第十条 借款单位要根据国家年度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已批准的采购清单,编制国外借款项目年度用款计划,并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报送转贷金融机构(单位),作为借款项目年度用款的依据。
借款单位必须遵循国外贷款机构规定的提款程序,按照国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借款项目工程进度支用国外借款。

第三章 使 用
第十一条 借款单位使用国外借款资金必须坚持“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借款单位财务部门应参与借款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确定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中的财务条款;参与商务合同谈判工作,确定商务合同中的财务条款。
借款单位对采取招标方式采购的物资和劳务,应建立商务合同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备有商务合同副本,及时掌握商务合同的签订进度,全面反映商务合同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借款单位应根据项目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采购借款项目所需的进口物资。借款单位因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变更或其他原因需将进口物资与国内物资串换,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借款单位由于项目设计变更等原因,需要通过物资部门将已购入的物资调剂给其他单位使用时,原则上按进口物资购入的原币价格进行调剂,原币折人民币的汇价一般按调出时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计算。调出物资的结算价格与帐面价格的差额,作增减项目成本处理。
免税进口物资的调剂中涉及到补交关税和海关代征的其他进口税问题,按海关和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借款单位的财务部门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国外借款货币资金的管理,监督国外借款现汇帐户的合理使用。
借款单位依据国外借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贷款协议及转贷协议的内容,经批准需将借入的外币资金兑换人民币资金弥补国内投资不足时,其汇率按兑换时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计算。
借款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国外借款项目出国人员费用的管理,建立健全出国人员费用的领取、使用、审核、报销制度。出国人员费用的开支标准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规定办理,凡在已签的商务合同内列明另有来源的出国费用,不得从国外借款资金中重复支付。
第十四条 借款单位使用的国外借款,由于汇率变化等原因,出现借款协议金额大于批准范围内的项目所需用汇额,而国外贷款机构又未中止贷款时,应分别按以下情况处理:凡国家统还(含外汇额度)的国外借款,其借款余额须报原计划部门重新安排使用,借款单位不得擅自挪用和扩大工作量;凡地方、部门自还的国外借款,其余额由地方、部门自行掌握。
第十五条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发生的国外借款利息、承诺费、手续费等(以下简称费用)支出,应计入交付使用财产价值。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期由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垫付、补贴的国外借款利息支出,以及采用挂帐付息、本金扣除利息等方式发生的国外借款利息支出,也按照上述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国外借款发生的汇率风险,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基本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发生的汇率风险,由建设银行开户行审查,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办理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时,按当时的汇率调整交付使用财产价值。
(二)技术改造及其他项目,如建设周期较长,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按项目竣工决算时的汇率调整固定资产价值。不需要在专项工程支出中核算的进口设备投资,一般按固定资产进口实际价格计价。
(三)国外借款项目在办理竣工决算以后发生的汇率风险,不再调整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七条 自还国外借款的基本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国外借款形成的外汇结余资金,经同级财政部门和建设银行批准后,可留给还款单位用于还本付息。国外借款形成的库存物资,能移交生产单位的,作为交付使用财产处理;不能移交生产单位的,经作价处理收回的外币或人民币资金,比照外汇结余资金处理。
第十八条 借款单位使用国外借款时,如同时发生国外赠款,应按现行的国外赠款财务、会计有关规定,对国外赠款部分单独核算和管理。
第十九条 国外借款项目建成投产后,借款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参与国外借款项目后评价工作。借款单位应将后评价结果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和建设银行。
第二十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外借款形成的资产,均属国家所有。

第四章 偿 还
第二十一条 借款单位应在签订借款协议和转贷协议中,明确偿还借款的经济责任。
基本建设项目中国外借款资金发生的经批准转给其他单位的投资支出,其国外借款债务,除另有规定者外,仍由原借款单位负责偿还。
第二十二条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国外借款利息的资金来源,除另有批准者外,支付利息所需人民币资金,在计划规定建设期内的,列入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并在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安排;超过计划规定建设期的,由借款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的自有资金中支付。
技术改造及其他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国外借款利息来源,列入项目投资,并在年度技术改造及其他投资计划中安排。
第二十三条 国外借款项目建成投产后还本付息的人民币资金来源,按照国务院、财政部现行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国外借款项目凡符合1986年财政部《关于用产品税、增值税税款归还外汇贷款问题的通知》范围的,可按照该通知精神及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用减免的产品税和增值税归还国外借款。
第二十五条 借款单位在归还国外借款期间,若同时需要归还国内借款的,应本着“先外后内”的原则,优先归还国外借款。
第二十六条 国外借款项目由财政部门补贴或垫付借款利息的,借款单位应根据批准的付息计划和转贷机构的利息支付通知单,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办理专项拨款。

第五章 借款单位的财务计划与财务决算
第二十七条 借款单位的财务计划要增设国外借款的内容,包括年度国外借款项目用款计划、国外借款还本付息计划及国外借款项目财务收支计划。
借款单位财务计划的报送及审批,按现行财务计划的报送、审批程序办理。
第二十八条 借款单位应根据有关会计报表的要求编制财务决算,并全面反映国外借款资金运动状况。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对利用国外借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活动要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私自倒卖进口物资、擅自挪用借款余额等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可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利用国外借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发〔1996〕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50处),现予公布。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望各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做好本地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使之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共250处)

(一)古遗址(共56处)

编号 分类号  名称     时  代      地  址

1   1   龙骨坡遗址     更新世       四川省巫山县
2   2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3   3   鸡公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     湖北省荆州市
4   4   大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     贵州省盘县特区
5   5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6   6   兴隆洼遗址     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7   7   查海遗址      新石器时代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8   8   良渚遗址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杭市、德清县
9   9   薛家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安徽省潜山县
10  10  北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长岛县
11  11  丹土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东省五莲县
12  12  西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郑州市
13  13  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东周  河南省登封市
14  14  莠里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河南省汤阴县
15  15  石家河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北省天门市
16  16  雕龙碑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北省枣阳市
17  17  城头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南省澧县
18  18  石佛洞遗址     新石器时代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19  19  卡若遗址      新石器时代     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20  20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陕西省临潼县
21  21  齐家坪遗址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广河县
22  22  大甸子遗址     青铜时代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23  23  白金宝遗址     青铜时代      黑龙江省肇源县
24  24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25  25  吴城遗址      商         江西省樟树市
26  26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翼城县
27  27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 西周-宋      安徽省南陵县、铜陵市
       遗址
28  28  蔡国故城      西周、春秋     河南省上蔡县
29  29  酒店冶铁遗址    战国、汉      河南省西平县
30  30  戚城遗址      春秋        河南省濮阳市
31  31  郑国渠首遗址    战国        陕西省泾阳县
32  32  魏长城遗址     战国        陕西省华阴市、大荔县 、韩城市
33  33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  秦         河北省秦皇岛市
34  34  固阳秦长城遗址   秦         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
35  35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 秦、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
       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
       王墓
36  36  五女山山城     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
                 668年)
37  37  凤凰山山城     高句丽(公元前37- 辽宁省凤城市
                 668年)
38  38  城村汉城遗址    汉         福建省武夷山市
39  39  甘泉宫遗址     汉         陕西省淳化县
40  40  骆驼城遗址     汉-唐       甘肃省高台县
41  41  尼雅遗址      西汉-西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
42  42  洪州窑遗址     东晋-唐      江西省丰城市
43  43  统万城遗址     十六国       陕西省靖边县
44  44  磁州窑遗址     北齐、隋、宋、元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45  45  苏巴什佛寺遗址   南北朝-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46  46  邢窑遗址      隋-五代      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
47  47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唐       陕西省西安市
       (包括青龙寺遗址) 
48  48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唐      陕西省麟游县
49  49  灞桥遗址      隋-元       陕西省西安市
50  50  锁阳城遗址     隋、唐       甘肃省安西县
51  51  渤海中京城遗址   渤海(公元698-926  吉林省和龙市
                 年)
52  52  扬州城遗址     隋-宋       江苏省扬州市
53  53  华清宫遗址     唐         陕西省临潼县
54  54  缸瓦窑遗址     辽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55  55  钓鱼城遗址     宋、元       四川省合川市
56  56  敖伦苏木城遗址   元         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二)古墓葬(共22处)

编号 分类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57  1   大伊山石棺墓    新石器时代     江苏省灌云县
58  2   石棚山石棚     青铜时代      辽宁省盖州市
59  3   虢国墓地      周         河南省三门峡市
60  4   纪山楚墓群     东周        湖北省荆门市
61  5   献县汉墓群     汉         河北省献县
62  6   帽儿山墓地     汉         吉林省吉林市
63  7   汉楚王墓群     汉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64  8   汉梁王墓群     西汉        河南省永城市
65  9   合浦汉墓群     汉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
66  10  妻江崖墓群     汉         四川省三台县
67  11  曹植墓       三国        山东省东阿县
68  12  武侯墓       三国        陕西省勉县
69  13  泰陵        隋         陕西省咸阳市
70  14  永陵        西魏        陕西省富平县
71  15  热水墓群      唐         青海省都兰县
72  16  下八里墓群     辽         河北省张家口市
73  17  明祖陵       明         江苏省盱眙县
74  18  潞简王墓      明         河南省新乡市
75  19  海瑞墓       明         海南省海口市
76  20  明蜀王陵      明         四川省成都市
77  21  大禹陵       清         浙江省绍兴市
78  22  炎帝陵       清         湖南省炎陵县

(三)古建筑(共110处)
   
编号 分类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79  1   龙脑桥       明          四川省泸县
80  2   仙游寺法王塔    隋          陕西省周至县
81  3   治平寺石塔     唐          河北省赞皇县
82  4   开福寺舍利塔    北宋         河北省景县
83  5   兴圣教寺塔     北宋         上海市松江县
84  6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 北宋         江苏省苏州市
       址
85  7   怀圣寺光塔     唐          广东省广州市
86  8   美榔双塔      元          海南省澄迈县
87  9   妙湛寺金刚塔    明          云南省昆明市
88  10  娲皇宫及石刻    北齐、明、清     河北省涉县
89  11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唐-清        河南省登封市
90  12  桑耶寺       789-799年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
91  13  正定文庙大成殿   五代         河北省正定县
92  14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
93  15  府州城       五代-清       陕西省府谷县
94  16  戒台寺       辽-清        北京市门头沟区
95  17  阁院寺       辽          河北省涞源县
96  18  开善寺       辽          河北省高碑店市
97  19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
98  20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
99  21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100  22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101  23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
102  24  孔氏南宗家庙    南宋-清       浙江省衢州市
103  25  元妙观三清殿    宋          福建省莆田市
104  26  青、白礁慈济宫   宋-清        福建省厦门市、龙海市
105  27  赣州城墙      宋、明        江西省赣州市
106  28  广饶关帝庙大殿   南宋         山东省广饶县
107  29  济渎庙       宋-清        河南省济源市
108  30  龙兴寺       宋-清        湖南省沅陵县
109  31  梅庵        北宋         广东省肇庆市
110  32  托林寺       宋          西藏自治区扎达县
111  33  扎塘寺       1081-1093年      西藏自治区扎囊县
112  34  张掖大佛寺     西夏、清       甘肃省张掖市
113  35  北京东岳庙     元-清        北京市朝阳区
114  36  慈云阁       元          河北省定兴县
115  37  姬氏居民      元          山西省高平市
116  38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
117  39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118  40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119  41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
120  42  真如寺大殿     元          上海市普陀区
121  43  延福寺       元          浙江省武义县
122  44  南阳武侯祠     元-清        河南省南阳市
123  45  南岩宫       元、明        湖北省丹江口市
124  46  德庆学宫      元          广东省德庆县
125  47  七曲山大庙     元-清        四川省梓潼县
126  48  韩城大禹庙     元          陕西省韩城市
127  49  兴国寺       元          甘肃省秦安县
128  50  大高玄殿      明          北京市西城区
129  51  历代帝王庙     明、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0  52  北京鼓楼、钟楼   明、清        北京市东城区
131  53  蔚州玉皇阁     明          河北省蔚县
132  54  万里长城-紫荆关  明          河北省易县
133  55  毗卢寺       明          河北省石家庄市
134  56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
135  57  美岱召       明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
136  58  万里长城-九门口  明          辽宁省绥中县、河北省抚宁县
137  59  彩衣堂       明          江苏省常熟市
138  60  诸葛、长乐村民居  明、清        浙江省兰溪市
139  61  蒲壮所城      明          浙江省苍南县
140  62  镇海口海防遗址   明-近代       浙江省宁波市
141  63  棠樾石牌坊群    明、清        安徽省歙县
142  64  老屋阁及绿绕亭   明          安徽省黄山市
143  65  罗东舒祠      明          安徽省黄山市
144  66  东山关帝庙     明、清        福建省东山县
145  67  漳州石牌坊     明、清        福建省漳州市
146  68  归德府城墙     明          河南省商丘县
147  69  太昊陵庙      明、清        河南省淮阳县
148  70  比干庙       明、清        河南省卫辉市
149  71  襄阳“古隆中”   明、清        湖北省襄樊市
150  72  荆州城墙      明、清        湖北省荆州市
151  73  许附马府      明          广东省潮州市
152  74  佛山祖庙      明、清        广东省佛山市
153  75  莫土司衙署     明、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
154  76  靖江王府及王陵   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155  77  丘浚故居及墓    明          海南省琼山市、海口市
156  78  平武报恩寺     明          四川省平武县
157  79  真武山古建筑群   明、清        四川省宜宾市
158  80  张桓侯祠      明、清        四川省阆中市
159  81  大宝积宫与琉璃殿  明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60  82  白居寺       明          西藏自治区江孜县
161  83  西安钟楼、鼓楼   明          陕西省西安市
162  84  水陆庵       明          陕西省蓝田县
163  85  武威文庙      明          甘肃省武威市
164  86  鲁土司衙门旧址   明、清        甘肃省永登县
165  87  南堂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66  88  觉生寺       清          北京市海淀区
167  89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168  90  袄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169  91  五当召       清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170  92  盂城驿       清          江苏省高邮市
171  93  玉海楼       清          浙江省瑞安市
172  94  二宜楼       清          福建省华安县
173  95  魏氏庄园      清          山东省惠民县
174  96  丁氏故宅      清          山东省龙口市
175  97  开封城墙      清          河南省开封市
176  98  周口关帝庙     清          河南省周口市
177  99  内乡县衙      清          河南省内乡县
178  100  马田鼓楼      清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179  101  宁远文庙      清          湖南省宁远县
180  102  满堂围       清          广东省始兴县
181  103  雷祖祠       明、清        广东省雷州市
182  104  东坡书院      明、清        海南省儋州市
183  105  德格印经院     清          四川省德格县
184  106  夕佳山民居     明、清        四川省江安县
185  107  杨升庵祠及桂湖   清          四川省新都县
186  108  中心镇公堂     清          云南省中甸县
187  109  隆务寺       明、清        青海省同仁县
188  110  伊犁将军府     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
                           
(四)石窟寺及石刻(共10处)

编号 分类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189  1   森木塞姆千佛洞   晋-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190  2   马蹄寺石窟群    十六国-清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191  3   灵泉寺石窟     东魏-宋       河南省安阳县
192  4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193  5   贺兰山岩画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
194  6   龙兴观道德经幢   唐          河北省易县
195  7   天护陀罗尼经幢   唐          河北省石家庄市
196  8   瑞岩弥勒造像    元          福建省福清市
197  9   千唐志斋石刻    西晋-民国      河南省新安县
198  10  草庵石刻      元          福建省晋江市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50处)

编号 分类号  外  称    时  代        地  址

199  1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清-民国       天津市和平区
200  2   南开学校旧址    清-民国       天津市南开区
201  3   大连俄国建筑    清          辽宁省大连市
202  4   瞿秋白故居     清          江苏省常州市
203  5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 清          福建省福州市
       墓及昭忠祠
204  6   胡里山炮台     清          福建省厦门市
205  7   烟台福建会馆    清          山东省烟台市
206  8   青岛德国建筑    清          山东省青岛市
207  9   谭嗣同故居     清          湖南省浏阳市
208  10  魏源故居      清          湖南省隆回县
209  11  广州沙面建筑群   清          广东省广州市
210  12  康有为故居     清          广东省南海市
211  13  梁启超故居     清          广东省新会市
212  14  大邑刘氏庄园    清、民国       四川省大邑县
213  15  纳楼长官司署    清          云南省建水县
214  16  南甸宣抚司署    清、民国       云南省梁河县
215  17  广州圣心大教堂   1888年        广东省广州市
216  18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1889-1890年      江苏省镇江市
217  19  向警予故居     1895年        湖南省溆浦县
218  20  硇州灯塔      1899年        广东省湛江市
219  21  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 1902-1937年      江西省九江市
       别墅建筑群
220  22  上海外滩建筑群   1906-1937年      上海市黄浦区、虹口区
221  23  张学良旧居     1914年        辽宁省沈阳市
222  24  蒋氏故居      民国         浙江省奉化市
223  25  李宗仁故居(包括李 1921、1948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
       宗仁官邸)                县、桂林市
224  26  李济深故居     民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
225  27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 1922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式建筑
226  28  上海邮政总局    1924年        上海市虹口区
227  29  圣索菲亚教堂    1923-1932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28  30  哈尔滨文庙     1926-1929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29  31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1926-1927年      湖北省武汉市
230  32  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 1928年        湖南省宜章县
       旧址
231  33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 1929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
       址                    县
232  34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  民国         广东省广州市
233  35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 1931年        江苏省南京市
       址
234  36  湘赣省委机关旧址  1931-1934年      江西省永新县
235  37  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1932-1934年      江西省横峰县
236  38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 1934年        河南省罗山县
       地
237  39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1936年        甘肃省会宁县
238  40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 1938-1948年      河北省阜平县
       区司令部旧址
239  41  南岳忠烈祠     1938-1942年      湖南省衡阳市
240  42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 1938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址                    市
241  43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 1939年        山西省兴县
       司令部旧址
242  44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 1940年        河北省涉县
       部旧址
243  45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1941-1943年      山西省左权县
244  46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 1941-1945年      山东省莒南县
       部旧址
245  47  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 1942-1945年      湖北省大悟县
       址
246  48  国殇墓园      1945年        云南省腾冲县
247  49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 1946-1947年      江苏省南京市
       事处旧址(梅园新村)
248  50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1949年        安徽省肥东县

(六)其他(共2处)
编号 分类号    名  称     时 代         地  址

249  1   沪州大曲老窖池    明           四川省泸州市
250  2   延一井旧址      清           陕西省延长县

以下12处归入到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1、 镇朔楼  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 归入清远楼
2、 沉香阁  清  上海市南市区 归入豫园
3、 梁南康简王肖绩墓石刻  南朝  江苏省句容市 归入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4、 戚继光牌坊  明  山东省蓬莱市 归入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5、 辟雍碑  西晋  河南省偃师市 归入汉魏洛阳故城
6、 繁塔  宋  河南省开封市 归入宋东京城遗址
7、 延庆观  元  河南省开封市 归入宋东京城遗址
8、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  宋  四川省大足县 归入北山摩崖造像
及多宝塔
9、 石门山摩崖造像  宋  四川省大足县 归入宝顶山 摩崖造像
10、 岭山寺塔  宋  陕西省延安市 归入延安革命遗址
11、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 1938年  陕西省延安市 归入延安革命遗址
12、 东千佛洞石窟  北魏-西夏  甘肃省安西县 归入榆林窟